中醫(yī)中藥百科網(wǎng)【官網(wǎng)】

設(shè)為首頁|加入收藏|關(guān)于我們|聯(lián)系我們|網(wǎng)站地圖

您的位置:首頁 >  全草類中藥

豬鬃草

  • 中醫(yī)中藥百科網(wǎng) m.417231.com
  • 發(fā)布時(shí)間:2021-05-07 16:26:16
  • 來源:中醫(yī)中藥百科網(wǎng)

豬鬃草

豬鬃草

(《貴州民間方藥集》)

【異名】石中珠、豬毛漆(《中國藥植志》),鐵絲草(《廣州植物志》),豬鬃漆、降龍草(《貴州民間方藥集》),小豬毛七、巖浮萍、豬毛肺筋草(《四川中藥志》),鐵線草、魚鱗草、烏腳芒(《泉州本草》)。

【來源】為鐵線蕨科植物鐵線蕨、白背鐵線蕨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①鐵線蕨

多年生草本,高達(dá)20~50厘米。須根密生,淡褐色。根莖橫行,黃褐色,密被淡褐色鱗片。葉近生;葉柄細(xì)弱,基部有鱗片,紫黑色,有光澤,約與葉片等長;葉為1~3回羽狀復(fù)葉,下部為3回。中部為2回,上部為1回:羽片8~13對,互生,有柄,接近基部的1對最大,2回羽狀復(fù)葉有小柄,末回小羽片寬約3~3.5毫米,大部為扇形,基部楔形,有小柄,上邊沿常有不規(guī)則的深裂,裂片鈍頭,不育的裂片也有小牙齒,葉為薄草質(zhì),淡綠色,兩面光滑,葉脈明顯。囊群蓋由羽片頂端的邊沿向下反折而成,常一羽片有3~7個(gè),長方形,褐色,邊白色,膜質(zhì),孢子囊群圓形至橫矩圓形,稍彎曲,無柄,孢子微小,淡黃色。

喜生于陰濕的溪邊石上,或有松林的坡地上。分布廣東、廣西、福建、臺灣、浙江、江蘇、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貴州、陜西、山西等地。

②白背鐵線蕨

多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根莖細(xì)長,橫走,先端被卵狀披針形鱗片,暗棕色,下面生須狀短根,淡棕色。葉遠(yuǎn)生;葉柄圓而細(xì)弱,有光澤,紫褐色,長10~20厘米,除基部外無毛:葉片三角狀卵圓形,長10~15厘米,寬7~10厘米。3回羽狀復(fù)葉;羽片在頂片下3~5對,基部羽片最大,三角狀披針形,長7厘米,寬3~4厘米;小羽片矩圓形,有柄,鈍頭;有末次小羽片1~4對,扇形,長寬各4~7毫米,圓頭,邊緣為具芒的鋸齒狀,有柄;葉厚革質(zhì),上面無毛,綠色,下面多少被粉;葉脈扇狀分離。孢子囊在每束次小羽片上1枚,囊群蓋棕色,圓腎形,長2~3毫米。

生于山地溪邊陰濕石上。分布云南、四川、陜西、甘肅、山西、河北等地。

此外,尚有同屬植物半月形鐵線蕨和鐵角蕨科植物云南鐵角蕨的全草亦作豬鬃草使用。前者分布華南、西南等地;后者分布云南,詳見"鳳尾豬鬃草"條。

【化學(xué)成分】鐵線蕨全草含揮發(fā)油、黃酮類、糖類和鞣質(zhì)。葉中的黃酮類化合物有:黃芪甙、異槲皮甙、煙花甙、山柰酚-3-葡萄糖醛酸甙、蕓香甙和槲皮素-3-葡萄糖醛酸甙。另有謂本品含鐵線蕨酮、3α,4α-環(huán)氧綿馬萜烷和很少量的21-羥基-30-降禾烷-22-酮。

【藥理作用】鐵線蕨有祛痰作用,故用以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無抗菌作用。

【性味】苦,涼。

①《貴陽民間藥草》:"咸,寒,無毒。"

②《四川中藥志》:"性涼,味澀,無毒。"

③《泉州本草》:"苦,平,有微毒。"

【歸經(jīng)】《泉州本草》:"入肝、腎二經(jīng)。"

【功用主治】清熱,祛風(fēng),利尿,消腫。治咳嗽吐血,風(fēng)濕痹痛,淋濁,帶下,痢疾,乳腫,風(fēng)癢濕疹。

①《天寶本草》:"利水通淋。治白帶,頭暈,乳腫,赤白痢癥。醋炒療痔,脫肛。"

②《貴州民間方藥集》:"鎮(zhèn)咳,解熱,利尿。治淋濁。"

③《四川中藥志》:"治肺熱咳嗽,療牙痛和吐血。"

④《泉州本草》:"逐辨驅(qū)風(fēng),活血解毒,去瘀生新,軟堅(jiān)消積,止痛。治一切關(guān)節(jié)風(fēng)痛,腰骨酸痛,跌打損傷。"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diào)敷。

【選方】①治肺熱吐血:豬鬃草、紅茅草、三匹風(fēn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

②治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酸痛:鮮鐵線草一兩,浸酒一斤。每次一小杯(約二兩)溫服。(《泉州本草》)

③治小兒尿結(jié):豬鬃草二錢,谷精草三錢。水煎服。(《貴陽民間藥草》)

④治尿淋血淋:豬鬃草、海金砂、鐵絲紐各五錢,水煎服。(《貴陽民間藥草》)

⑤治尿道感染及結(jié)石:豬鬃草三至五錢,水煎服。(《云南中草藥選》)

⑥治皮膚瘙癢及瘡癤濕疹:鮮鐵線草二兩,煎湯洗。(《泉州本草》)

⑦治乳腺炎、乳汁不通:豬鬃草三至五錢。水煎服,甜酒為引。(《云南中草藥選》)

更多古今名醫(yī)

鄭欽安

鄭壽全,字欽安,生于清道光四年(1824),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詳細(xì)]

更多古今名醫(yī)

鄭欽安

鄭壽全,字欽安,生于清道光四年(1824),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詳細(xì)]

更多焦點(diǎn)熱文

薄荷

薄荷為常用和中藥。始載《唐本草》。別名:銀丹草。來源:..[詳細(xì)]

健康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