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中藥百科網(wǎng)【官網(wǎng)】
【中藥名】臭靈丹草 Choulingdancao
【別名】獅子草、臭葉子、山林丹。
【英文名】Herba Laggerae。
【藥用部位】菊科植物翼齒六棱菊的干燥地上部分。
【植物形態(tài)】草本。莖直立,粗壯或細弱,高達1米,莖翅連續(xù)或有時間斷。中部葉倒卵形,無柄,基部長漸狹或漸狹,沿莖下延成莖翅,頂端短尖或鈍;上部葉小,倒卵形或長圓形,頂端鈍或短尖,邊緣鋸齒較小。頭狀花序多數(shù),在莖枝頂端排列成總狀或近傘房狀的大型圓錐花序;總苞近鐘形,總苞片約7層,外層綠色或中部以上綠色,內(nèi)層上部有時紫紅色,干膜質(zhì),線形。雌花多數(shù),兩性花約與雌花等長,花冠管狀,向上漸擴大。瘦果近紡錘形,有10棱,被白色長柔毛。冠毛白色,易脫落,花期4~10。
【產(chǎn)地分布】生于空曠的草地上或山谷疏林中。多產(chǎn)云南、四川、湖北西部、貴州及廣西西南部。
【采收加工】秋季莖葉茂盛時采收,干燥,除去雜質(zhì),切段。
【藥材性狀】全長50~150厘米,干燥全體密被淡黃色腺毛及柔毛。莖多圓柱形,具4~6縱翅,翅緣鋸齒狀,易折斷。葉互生,有短柄;葉片橢圓形,暗綠色,先端短尖或漸尖,基部楔形,下延成翅,邊緣有鋸齒。有特異氣,味苦。
【性味歸經(jīng)】性涼,味辛、苦。歸肺經(jīng)、胃經(jīng)。
【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止咳祛痰。屬清熱藥下分類的清熱解毒藥。
【臨床應(yīng)用】內(nèi)服:煎湯,用量9~15克;或搗汁;或研末;外用:適量,鮮全草搗爛敷患處,或水煎濃汁洗患處。用于風熱感冒,咽喉腫痛,肺熱咳嗽,風火牙痛。
【藥理研究】臭靈丹具有抗菌消炎、祛痰鎮(zhèn)咳、抗腫瘤、治療瘧疾、抗病毒等藥理活性。
【化學(xué)成分】 含有為黃酮類化合物、萜類、有機酸類、內(nèi)酯類、酚類,還含有還原性糖、多糖和油脂等成分。
【使用禁忌】尚不明確,謹慎用藥。
【配伍藥方】①舌下粘液囊腫:單用新鮮臭靈丹葉煎水,治療一例舌下黏液囊腫,效果較好,且五年未復(fù)發(fā)。[《中華臨床醫(yī)學(xué)研究雜志》2007,13(4)]
②咳嗽:用新鮮采摘的臭靈丹尖葉治療外感咳嗽或咳嗽日久、干咳無痰者,效果較好。(《中國民間療法》2002,10)
③治腮腺炎:鮮臭靈丹,搗爛敷患處。(《云南中草藥》)
西安附兒中醫(yī)醫(yī)院“兒童發(fā)育行為疾病&生長發(fā)育疾病名醫(yī)..[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