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中藥百科網(wǎng)【官網(wǎng)】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關于我們|聯(lián)系我們|網(wǎng)站地圖

您的位置:首頁 >  中醫(yī)疾病

中醫(yī)治療脂肪肝

  • 中醫(yī)中藥百科網(wǎng) m.417231.com
  • 發(fā)布時間:2021-06-24 16:04:56
  • 來源:中醫(yī)中藥百科網(wǎng)

中醫(yī)治療脂肪肝,中醫(yī)可以通過舌診來治療脂肪肝,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中醫(yī)舌診治療脂肪肝的方法。

脂肪肝是一種富貴病,飲食太好、攝入過多的脂肪就很容易引起脂肪肝,治療脂肪肝可以選擇中醫(yī),中醫(yī)能夠根據(jù)脂肪肝患者舌頭癥狀來對癥治療。

1、舌苦

自覺舌有苦味,共診36例,均為血脂偏高及b超證實為脂肪肝者。臨床多有腹脹脅痛,眩暈耳鳴,或大便秘結,咽干口燥,舌白膩或黃膩,脈弦滑,但多數(shù)僅有口苦便秘,余癥缺失。蓋苦為膽味,與肝之疏泄有關;苦屬火,火盛則口苦。《素問痿論》:“肝氣熱,則膽泄口苦……”,《靈樞脹論》:“膽脹者,脅下痛脹,口中苦?!?

治當清利肝膽、疏肝解郁,龍膽瀉肝湯加減:柴胡、當歸、澤瀉、黃芩、梔子、草決明、大黃、白芍、郁金、川楝子、公英、敗醬草、山楂、萊菔子。以上病例用藥后略有好轉,經(jīng)2~4個月治療全部治愈。

2、舌酸

自覺舌上及口中時有酸味,但無酸水泛出,共診治18例,均由血脂和b超確診。多由脾運失常,食滯不化,或暴食傷脾,食積腸胃,肝脾不和,濁氣上泛所致。虞摶《醫(yī)學正傳》說:“亦有脾胃氣弱木乘土位而口酸者”,肝胃不和,氣滯濕阻,痰停血瘀,痹阻肝絡,故見脘腹時痛,脅脹欲嘔,噯氣嘈雜,大便不調或腹痛下利穢濁,舌厚膩或黃,脈弦滑或沉實。

治以攻積導滯、行氣消痞,方選枳實導滯丸、木香檳榔丸化裁:大黃、枳實、神曲、麥芽、山楂、云苓、木香、檳榔、陳皮、黃芩、澤瀉、黃連、莪術、三棱、砂仁、當歸、草決明、荷葉、香附、郁金。治療1~3個月均治愈。

3、舌甘

自覺舌上有甜味,共治29例,均經(jīng)血脂及b超確診。臨床多有脘腹脹痛,不思飲食,嘔吐惡心,面色淡黃,或便溏不爽,身體困倦,舌白膩或厚,脈緩或濡,但亦有癥狀不明顯,僅舌感甜味者。舌甘甜多為濕濁上泛,與脾關系密切。脾喜燥惡濕,濕易困脾,氣機被阻,血脂失于正常運化,積于血中為痰為瘀,痹阻于肝,發(fā)為脂肪肝。

治當芳香化濁,方選三仁湯、茵陳蒿湯化裁:杏仁、苡仁、白蔻仁、厚樸、半夏、云苓、佩蘭、茵陳、滑石、大黃、當歸、草決明、郁金、赤芍、通草、豆卷、藿香。療程2~3個月,均痊愈。

4、舌咸

自覺舌上有咸味,甚則有咸味痰涎排出,共診治23例。咸味入腎,一般說來舌咸多與腎虛或寒水上泛有關。如《通俗傷寒論》說:“口咸吐白沫者,腎水上泛”,《張氏醫(yī)通》認為:“口咸,腎液上乘也”;口咸也與七情、五味太過有關:“夫口之多病……或見酸、苦、甘、辛、咸味,原其所因,未有不因七情煩擾、五味過傷所致”(《醫(yī)學正傳?口病》)。脂肪肝發(fā)病多以中年和老年前期為多,此時往往處于生理性腎虛狀態(tài),或因勞神過度,生活無序,臟腑功能受損,久必及腎。腎精虧虛,陰陽失衡,水不涵木溫土,血脂失于正常運化,形成高脂血癥,痹阻于肝。常見腰膝酸軟,失眠健忘,耳鳴耳聾,脅腹痞滿。若腎陽虛者見畏寒肢冷,遺精早泄,性欲淡漠,或伴面目浮腫。

治當溫陽補腎,方用右歸丸加減:熟地、菟絲子、杜仲、肉桂、制附子、山藥、枸杞子、山萸肉、制首烏、香附、枳實、山楂、荷葉、桑寄生、女貞子、鹿角膠。若腎陰虛見心煩失眠,潮熱盜汗,口燥咽干,舌紅少苔,脈細或數(shù),治當滋補腎陰,用左歸丸化裁:熟地、丹皮、山萸肉、山藥、澤瀉、山楂、龜膠、菟絲子、女貞子、旱蓮草、天冬、萊菔子、當歸、枳實、荷葉。以上病例2~4個月后全部治愈。

5、舌辛

自覺舌上有辣味,或麻辣或腥味,臨床少見,診治4例,均由血脂與b超確診。以心膽不寧,無形氣火夾痰濁為主,符合脂肪肝發(fā)病機理?!锻ㄋ讉摗罚骸翱谛琳撸螣崛胛浮?,朱丹溪說:“肺熱口辛,宜甘桔湯、瀉白散”。臨床見脘腹痞滿,胸悶氣短,或痰涎壅盛,不能平臥,甚則面目浮腫,大便不實,舌質暗苔薄膩,脈弦滑。

治當瀉肺清熱、疏肝和胃,方選瀉白散、柴胡疏肝散加減:黃芩、半夏、桑白皮、地骨皮、陳皮、萊菔子、白芥子、香附、郁金、川楝子、草決明、澤瀉、山楂。以上4例1~3個月均治愈。

6、舌淡

口中自覺無味,即味覺減退,或味覺遲鈍不敏銳,多與脾胃失于健運有關。《靈樞脈度》:“脾氣通于口,脾和則口能知五谷矣”,《中醫(yī)臨證備要?口唇癥狀》云:“口淡無味,飲食不香”。臨床常見脅腹脹滿,食欲不振,或吐或瀉,四肢倦怠,噯氣時作,舌白或膩,脈緩或細弱,共診31例,均經(jīng)血脂及b超檢查確診。

治當健脾益氣,方選參苓白術散、異功散加減:黨參、茯苓、白術、陳皮、山藥、扁豆、苡仁、砂仁、木香、當歸、草決明、山楂、萊菔子、枳實、荷葉。經(jīng)2~4個月治療,27例痊愈,4例好轉。

7、舌脹

自覺舌體腫脹,但未必見舌體增大,診治9例。脂肪肝患者多有肝郁氣滯,日久化火,木火上炎,故有舌脹之感。常伴失眠心悸,胸脅滿悶,或心下痞硬,噯氣頻作,舌淡苔薄,脈弦有力。

治當疏肝理氣、清瀉熱結,方用大柴胡湯、柴胡疏肝散加減:柴胡、黃芩、白芍、半夏、枳實、大黃、香附、郁金、川芎、陳皮、黃連、連翹、萊菔子、草決明、山楂。以上9例1~4個月均治愈。

8、舌澀

指舌上有食生柿子的感覺,多與舌燥同時出現(xiàn),主要為燥熱傷津所致,共診治14例。臟腑陽熱偏盛,氣火上逆,或燥熱傷津,致舌干澀。陳無擇《三因方口病證治篇》說:“煩、燥則澀”;清代唐容川《血證論口舌》中指出:“舌澀是風熱,通圣散去芒硝、大黃治之”。脂肪肝見舌澀與腎虛失衡,主水及氣化功能失調有關。此時水不涵木,脾失運化,津液不布,痰濁、血瘀痹阻血絡。常見咽干口燥,脅脹而痛,午后潮熱,或耳鳴耳聾,大便秘結,舌紅少苔或中剝?yōu)榈貓D舌,脈細或弦。

治當滋陰潤燥、化痰解郁,方選增液湯、逍遙散化裁:玄參、生地、麥冬、石斛、北沙參、當歸、白芍、柴胡、梔子、天冬、陳皮、香附、郁金、草決明、荷葉、竹葉。以上病例均于1~4個月間改善或痊愈。

9、舌麻

指舌麻木而感覺減退,甚則刮、戳、搔其舌,麻感仍不解,共診治7例。舌麻多血虛、肝風、痰阻等,《辨舌指南》說:“舌麻者,血虛也。麻木而伸不出者,內(nèi)風挾痰也……皆宜柔潤、養(yǎng)血、熄風。挾痰者,兼豁痰、宣痰”。若脂肪肝兼血虛,乃因心緒煩擾,憂思暴怒,陰血暗耗也,常見頭暈目花,心悸健忘,盜汗虛熱,面色暗黃,舌苔薄白,舌質淡或有齒痕,脈細緩或細數(shù)。

治當養(yǎng)血通絡,方選四物湯、二至丸加減:熟地、當?shù)?、白芍、川芎、女貞子、旱蓮草、制首烏、草決明、枳實、澤瀉、山萸肉、山楂。若夾痰者,倦怠乏力、脘腹痞滿、嘔惡少眠,舌苔薄膩,脈弦滑。治當化痰解郁,方選逍遙散、溫陽湯化裁:柴胡、當歸、云苓、白術、郁金、半夏、竹茹、枳實、陳皮、黃芩、萊菔子、白芥子、山楂、大黃、香附、草決明、檳榔。

10、舌灼熱疼痛

舌上有火燒樣疼痛感,診治6例,多因火邪內(nèi)盛所致。常與舌尖紅赤、口舌生瘡同時出現(xiàn),酒精性脂肪肝多有此種舌覺。常伴胸脘悶熱,嘔惡少食,大便秘結,目赤頭昏,舌紅少苔或干燥缺津,脈弦細或洪大。

治當清熱解毒、疏肝瀉痞,方選白虎湯、涼膈散加減:生石膏、知母、生地、白芍、大黃、梔子、澤瀉、赤芍、丹皮。以此進退,其中5例2個月后治愈,1例3個月后好轉。

上面為大家介紹中醫(yī)治療脂肪肝的舌診方法,中醫(yī)這種舌診治療方法可以更有針對性的治療脂肪肝,讓疾病治療快一些。


更多古今名醫(yī)

鄭欽安

鄭壽全,字欽安,生于清道光四年(1824),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詳細]

更多古今名醫(yī)

鄭欽安

鄭壽全,字欽安,生于清道光四年(1824),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詳細]

健康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