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中藥百科網(wǎng)【官網(wǎng)】
【形態(tài)采制】
青蒿是菊科草本植物黃花蒿的地上部分。其莖圓柱形,高30~40厘米。葉互生,呈三回羽狀分裂,兩面有毛。青蒿在?;ㄊ㈤_時采收,用其莖葉。
青蒿原名草蒿,《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下品,為菊科一年生植物青蒿或草蒿之全草。夏季開花前采收,葉之背面全青且結(jié)果實,寒冬莖干俱凋,次年自根下重生。主要成分是青蒿堿、青蒿素、維生素A、揮發(fā)油,具有抗瘧、降壓、抗日本吸血蟲的作用。
古人云“三月茵陳四月蒿”,誤認為嫩時是茵陳,老為青蒿,其實不然。茵陳為菊科多年生植物,常于春季幼苗采收,葉面青背白,花實全無,寒冬莖干不凋。至春舊干發(fā)葉,因干陳老,日茵陳,主要成分為蒿屬香豆精,具有利膽,多用于清肝膽濕熱。青蒿莖干俱凋謝,至春再從根起苗,如草重出,又名草蒿。發(fā)舊干者3月采,產(chǎn)新苗者4月采。青蒿一年生,茵陳多年生,二者功用完全不同,不能不分別。
【養(yǎng)生保健作用】
青蒿味苦、辛,性寒,無毒,歸肝經(jīng)、膽經(jīng),清熱解毒,退蒸,殺癌細胞。
青蒿配豆卷,用于溫病初起,但熱不寒;配柴胡,用于清熱透邪;青蒿配黃芩,用于清肝膽瀉邪;配白薇,用于清熱透邪不傷陰;配鱉甲、知母、生地黃,用于退虛熱,治夜熱早涼;配鱉甲,用于滋陰透邪制火、配沙參、麥冬、銀柴胡、地骨皮、玉竹、黃芪、甘草、大棗,治療勞疾;配地骨皮、白薇、知母,治療小兒夏季發(fā)熱;配升麻、鱉甲、當(dāng)歸、生地黃,可涼血止痛。中成藥青蒿片就是青蒿一味。
【養(yǎng)生配方推薦】
(1)秋季腹瀉:青蒿15~20克。水煎3次后溫服,每天1劑。至體溫恢復(fù)正常及消化道癥狀消失即停藥。
(2)瘧疾:新鮮青蒿200克(干品100克)洗凈切碎,以250毫升開水煎5分鐘(干品用冷水煎15分鐘)。于瘧疾發(fā)作前2~3小時1次頓服?;蛴眯迈r青蒿200克洗凈切碎,分別采用煎服、開水沖服、絞汁加水和服及用涼開水(溫度約60℃)浸泡24小時后服。均用于瘧疾發(fā)作前2~3小時1次服用。
(3)夏季高熱:青蒿20克,黃芩、竹茹、制半夏、赤茯苓各10克,碧玉散20克,枳殼、陳皮各20克(或癥加減)。
【保健注意】
(1)常用量4.5~9克。外用搗敷。
(2)胃虛者不宜。
(3)不宜久煎,鮮品絞汁服。
中醫(yī)有舌診,常用作診斷病癥的依據(jù),部分人觀察自己的舌頭..[詳細]
西安附兒中醫(yī)醫(yī)院“兒童發(fā)育行為疾病&生長發(fā)育疾病名醫(yī)..[詳細]